艺术简历
孙瑛,又名孙大石,山东高唐人,自幼喜绘画。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投笔从戎参加投战。1949年后在台湾专门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先后筹建了“中国现代画学会”、“四海学会”,曾获得台湾绘画团体中国画学会“金爵奖”。1968年,他与何怀硕、刘田松等人筹组“中国现代水墨画学会”。1974年,他应美国21世纪画廊及纽约圣若望大学之邀,赴美国讲学并举办画展,客居旧金山。孙瑛(孙大石)先生没有受过系统的科班教学,他的笔法、皴法、墨法难讲其源流师承,却又洋溢着浓厚的传统趣味。他的绘画成就源自于爱好兴趣和勤奋,在台湾和海外的经历使得他的艺术思想兼容并包,尝试各种艺术形式,他学过素描,长于速写水彩,将西方艺术补充丰富传统,形成了大气磅礴,水墨淋漓的绘画风格,是现代水墨山水画的大家。1958年以来,孙瑛(孙大石)曾于高雄、台北、东京及美国举办十余次个展,其中国画代表作《山水通景》为中国美术馆收藏,他的重要作品还有《壮哉山河》《石骨松格》等。
1982年孙瑛(孙大石)携夫人回国定居,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孙瑛积极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在家乡修建“孙大石希望小学”,在高唐一中设立了永久性“大石奖学金”。2000年9月,孙瑛(孙大石)先生把自己作品和收藏精品无偿捐献给高唐“孙大石艺术馆”。
社会任职
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文化部侨联主席、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家协会会长、全国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1998年被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
社会活动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孙大石曾在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西德、美国、新西兰、巴西等国家举办个人画展或联展。在日本举行过4次个人画展,引起轰动。日本美术评论家田近宪三称赞孙先生为“中国水墨画的天才”、“中西绘画的高度合流”、“自由奔放”。
1975年,他参加“中国现代水墨画个人美国巡回展”及“中国现代水墨画赴欧洲巡回展”。
1982年,李可染、吴作人等在人民大会堂欣赏并高度赞扬了他的作品。李可染还为他的画室题写“落叶轩”匾额。
1983年,他与李苦禅相见,李苦禅在他的画作上题写:“上帝造万物,画者亦能造万物,画自家画及开辟自家蹊径也。”高度概括了孙大石先生的画独具风貌。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他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参加了许多国内外重要展览。如“亚细亚现代美展”、韩国奥运会“中国现代美展”、“海峡两岸名家联展。”1984年,他的《山水通景画》,与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一起参加“中国现代绘画苏联巡回展”。1993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和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协会四家单位在中国美术馆联合举办了“孙大石书画归国汇报展”,中央领导人及书画界名流参加了画展。其后,又在济南、烟台、青岛等地举办画展。孙大石的布上水墨画,在中国国画界独树一帜,令画界同仁惊叹。1995和1998年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两次出国访问,把孙大石的作品作为国礼送给外国总统及国家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