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历
王学仲,笔名夜泊,晚号黾翁。1942年入北京京华美术学院国画系学习,后在中央美术学院受业于当代绘画大师徐悲鸿等先生,1953年起在天津大学任教至今。王学仲书法功底深厚,善行草书,绘画以山水为主。多年来,他不仅创作了难以数计的国画、油画、书法、篆刻作品,出版了近百种诗歌、辞赋、散文、文论和书画作品集,并培养了一大批在全国文学艺术界享有盛誉的弟子,把大半生的心血都献给了我国的文学艺术事业和教育事业。王学仲长期深入地继承了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借鉴了西洋画的有益东西,自觉地将诗、书、画熔为一炉,大胆革新,成功地开创了中国新文人画派,是一个历史性的贡献。
王学仲从艺六十余年来,一直有着坚定的艺术思想,正确的艺术理论和崇高的美学追求。他一直主张诗文书画的创作和发展要做到“四我”和具有“四感”,即“根植于民族土壤,放眼于当代意识。扬我国风、励我民魂,求我时尚,写我怀抱”和“文化的厚重感,历史的沧桑感,诗人的苍凉感,艺术的高贵感”。
社会任职
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书协顾问、天津文史研究馆名誉馆员、九三学社成员、天津市文联主席团成员、天津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天津大学教授,王学仲艺术研究所名誉所长。授任俄罗斯艺术院荣誉院士、日本筑波大学客座教授。
社会活动
1989年获天津市鲁迅文艺大奖,出版有:《书法举要》《中国画学谱》《王学仲美术论》《王学仲书法论》《王学仲书画诗文集》《夜泊画集》等。
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当代中国书画网艺术顾问、天津大学研究生院艺术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华诗词学会顾问、日本国立筑波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中国炎黄画院副院长、天津画院特聘画师等职。
1987年天津大学王学仲艺术研究所、滕州王学仲艺术馆、曲阜王学仲画馆相继建成,八、九十年代不辞年高多病多次深入大西北,完成了西北系列巨作:《汉家陵阙》《西夏王陵》《腾格里沙海》等作品。
2006年,我国当代书法界的最高奖——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审上,王学仲以高票当选,获得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