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之光

著名美术家、美术教育家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杨之光
性别
出生日期
1930年10月
民族
汉族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广东揭西
最高学历
中央美术学院
职业
画家
代表作品
《抗非白衣战士邓练贤像》杨之光花鸟·动物·山水·书法作品选》
主要成就
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艺术简历


       杨之光,中学时期曾师从著名书法家李健学习书法、篆刻。1949年入广州市艺专及南中美院,从高剑父学习中国画。1950年入苏州美专上海分校中国画科学习,1950年夏考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接受徐悲鸿、叶浅予、董希文等老师指导,1953年毕业任教于武昌中南美专,1958年学校南迁广州后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历任教授、系主任、美院副院长。

       杨之光1954年创作的《一辈子第一回》获“向科学文化进军奖”(中国美术馆藏),巨幅作品《雪夜送饭》获1959年维也纳“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质奖章(中国美术馆藏)。1991年获美国纽约国际文化艺术中心颁发的“中国画杰出成就奖”,1993年获美国加州及旧金山市政府荣誉奖状。代表作有《毛泽东主办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浴日图》(中国美术馆藏)、《矿山新兵》(中国美术馆藏)、《激扬文字》(中国美术馆藏)、《不灭的明灯》(中国军事博物馆藏)、《石鲁像》(美国康州大学藏)、《九八英雄颂》(广州艺术博物院藏)等。著作有《中国画人物画法》、《杨之光画集》、《杨之光书法集》、《杨之光诗选》等。1995年至1999年间将毕生心血全部作品一千余件捐赠给北京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学院。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内建立“杨之光艺术馆”专馆。2002年9月开展青少年创意思维基础教育的“杨之光美术中心”在广州市番禺区落成。2006年12月作品《矿山新兵》《激扬文字—1973年》与鸥洋合作被评为“广东美协成立50周年经典作品”,2007年入选广东省50名“文化名人”,2010年12月获“广东省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2011年入选中国国家画院院士。2012年,荣获“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杨之光先生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中国画人物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杨之光先生紧跟时代步伐,关心社会,关心人民生活,紧密联系着中国社会发展的丰富现实,坚持现实主义艺术道路,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为人民和社会主义文艺服务。几十年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进行了大量的现实人物写生实践,他在艺术语言上突破传统人物画局限,摸索创新水墨人物画技法,引进西洋画造型及光、色元素,准确、自如、生动地描绘现实人物,反映现实生活、表现重大社会主题。他的艺术因此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个性风貌,不少作品亦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杨之光曾被评论家评为20世纪后期水墨人物画的突出代表,在新中国美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社会任职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学院咨询委员会委员、岭南美术专修学院院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广东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名誉顾问、广东省文史馆名誉馆员,广东美术家协会顾问。

社会活动

杨之光1954年创作的《一辈子第一回》获“向科学文化进军奖”(中国美术馆藏),巨幅作品《雪夜送饭》获1959年维也纳“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质奖章(中国美术馆藏);
1991年获美国纽约国际文化艺术中心颁发的“中国画杰出成就奖”;
1993年获美国加州及旧金山市政府荣誉奖状。代表作有《毛泽东主办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浴日图》(中国美术馆藏)、《矿山新兵》(中国美术馆藏)、《激扬文字》(中国美术馆藏)、《不灭的明灯》(中国军事博物馆藏)、《石鲁像》(美国康州大学藏)、《九八英雄颂》(广州艺术博物院藏)等。著作有《中国画人物画法》、《杨之光画集》、《杨之光书法集》、《杨之光诗选》等;
1995年至1999年间将毕生心血全部作品一千余件捐赠给北京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学院。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内建立“杨之光艺术馆”专馆;
2002年9月开展青少年创意思维基础教育的“杨之光美术中心”在广州市番禺区落成;
2006年12月作品《矿山新兵》《激扬文字—1973年》与鸥洋合作被评为“广东美协成立50周年经典作品”;
,2007年入选广东省50名“文化名人”;
2010年12月获“广东省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
2011年入选中国国家画院院士;
2012年,荣获“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个人作品






参考资料